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不可避免,未來將逐步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在此背景下,航空貨運因其自身優勢正引起國家高層重視,后續有望獲得更多政策支持,并迎來發展關鍵期。航空貨運的優勢在于契合了產業機構升級,還能有效消化過剩產能,對于拉動就業及消費起著積極作用,是刺激國民經濟增長、增強綜合實力的新興產業。我國政府對于航空貨運發展高度重視,先后在《國際貨運代理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中,提出新要求和目標。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航空貨運業增長迅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航空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1978—2014年間,我國航空貨運量年均增長為13.6%,航空貨郵周轉量年均增長為15.8%。航空貨運業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國經濟的騰飛以及全球化趨勢。不過,根據發展水平來看,我國航空貨運尚處于初期階段,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明顯。據上述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航空貨郵周轉量為183億tkm,而美國航空貨郵周轉量高達382億tkm,約為我國的兩倍。我國航空貨運的差距不僅僅體現在總量上,在貨機機隊規模、物流化水平、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同樣落后不少,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長遠來看,我國航空貨運是機遇大于挑戰,仍有巨大的潛力尚未挖掘。接下來需要針對問題及不足,制定協調戰略措施,以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交通主管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目前我國存在管理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不利于航空貨運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與聯合,交通主管部門需要加強溝通協調力度,制定實施統一的規劃和政策。
其次,統一技術標準,推動技術革新。技術標準不統一,導致貨物流轉效率低、分揀差錯率高等現象,不利于航空貨運業向現代化航空物流轉型。因此,有必要建立統一的物流技術和信息標準,并推動航空技術革新。
最后,優化資源配置,拓展航空物流發展空間。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貨運量大的機場通常客運量也市場大,因此空域、時刻、機位等資源十分緊張,未來需要進一步優化航空要素資源配置,為航空物流提供更大發展空間。在國際貨運代理行業中有顯著的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