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對外貿易,就不得不聊聊貿易術語。即使從未做過外貿,也一定已經聽說過。但是,由于客戶群體的不同,許多工作了多年的外貿人只使用了其中的1-2個。碰到新的還是模棱兩可,今天就從貨代角度來為大家把外貿中最常用的貿易術語為大家講解清楚。
為了促進大家的理解進口報關,我將以大家最了解的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因此它當然不像概念那么嚴格,但不會影響每個人的應用。言歸正傳,貿易術語實際上類似于這條道路上的規則,即每個人都同意在國際貿易中遵守的規則。
那么規則的主要是什么?它用于劃分責任和風險,也就是說,有明確的界限。邊界是賣方的責任。如果邊界是買方的責任,則該邊界與以上示例中的情況類似。另外,貿易術語的英文翻譯是trade terms,也可以翻譯price terms。因此,除了劃分責任和風險外,貿易術語的另一個作用是決定價格的結構。
因為國際貿易涉及太多部門,所以要產生貨物,做營業稅(稅務部門),到倉庫發送貨物(物流公司),裝入內閣后的倉庫和海關報關費(運輸費用)公司)裝運后,將從出發港口到目的地港口或目的地產生海運或空運(船公司)。貨物到達后,客戶取貨(也稱為清關),需要支付增值稅,關稅等。
因此,不同的貿易術語代表不同的價格成分。例如最常用的FOB,這個術語意味著您的價格包括發貨前的所有費用,EXW您只需要對貨物負責,所有后續操作和費用均由買方負責,我們將在后面詳細說明。
EXW(EX Works)-工廠交貨。
也就是說,供應商只需要把貨物收好并放入工廠即可。后續工作是客戶的責任(包括將汽車召入倉庫,報關,裝貨等)
FOB(Free on 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
供應商負責在出發港將貨物裝載到船上。供應商承擔的成本和風險由供應商負責。開船后,所有事項均由客戶負責。
FOB=EXW+進倉的費用(從工廠到倉庫的所有費用)+貨代費(裝柜費+報關費等)。